學院舉辦《數據結構和算法應用》課程專題研討會
(通訊員 伍振軍)為更好地推進混合式教學,有效應對出現的問題與挑戰,11月24日下午,電子工程學院《數據結構和算法應用》課程組在北校區主樓III區423會議室舉辦了《數據結構和算法應用》混合式教學的問題與對策專題研討會,來自電子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網絡與信息安全學院和人工智能學院的30余名教師參加了此次會議。
研討會上,課程負責人伍振軍首先對推進混合式教學半個學期來的情況進行了階段性總結。他指出,擁有自建的慕課是我們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最大的優勢。從學生班的匿名調查問卷結果來看,這一教學模式得到學生們的廣泛認可;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通過慕課錄制、重構課程和重構教材,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和對教學規律的認識上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正可謂教學相長。
接下來,課程組教師對推進過程中顯露出的問題進行了詳細梳理,參會教師就教學設計方案設計不完善、教師自身的適應能力提升、線上課時的分配問題和線下PPT的質量和題庫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并提出了具體的應對措施。線上課時的分配是一個重點討論問題,由于一門關鍵先修課程的部分內容教學效果欠佳,以致于在本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中經常必須幫助學生“溫習”這部分內容,花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而現在的線上課時占課程總學時的相當一部分,這對已經捉襟見肘的課程教學帶來更大的挑戰。針對線下PPT的質量問題,要求任課教師將自己負責制作章節的線下PPT持續“提檔升級”,使其在重難點分析和典型例題部分的內容達到學生“踮起腳尖才夠到”的高度,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不斷提高課堂教學學生的“抬頭率”和滿意度。
最后,伍振軍就二叉樹的深度優先搜索遍歷和二叉樹與樹、森林的轉換的新算法和新做法進行了現場示范教學。示范教學糾正了部分教師在這些知識點認知上的偏差,加深了各位教師對有關基本概念的理解。
在短短一個半小時的專題研討會中,大家廣泛交流,深入切磋,從而達到了發現問題、交流思想、凝聚共識和落實舉措的目的。課程組成員將繼續積極努力,直面挑戰,使得該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水平躍上新臺階。